名人名跡
? 袁任遠(1898一1986),原名明濂,張家界市慈利縣三官寺人。1918年,考入湖南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翌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任湘西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1922年夏,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小學、中學教書。后去緬甸仰光,任《緬甸新報》編輯,為共產主義擁護者。1925年回湖南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加入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1927年初,任中共慈利縣委員會委員;同時任國民黨慈利縣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29年2月,到上海赤色總工會任秘書,8月,到廣西李明瑞部教導總隊任政治教官。11月中旬,袁隨同鄧小平到左江檢查布置工作,為龍州起義和成立紅八軍作準備。12月袁任紅七軍第二縱隊政治部主…
847 2025-05-16
名人名跡
? 杜心五,名慎愧,1869年11月3日出生于張家界市慈利縣江埡鎮(zhèn)巖板田村。其父杜佳珍,曾任清軍都司,官居四品,其妻康夫人,懷孕12個月,分娩之夜,杜府紅光沖天,驚動附近村民,紛紛趕來救火,卻聽到一嬰兒哇哇墜地,長啼不止。鄉(xiāng)人道賀曰:“奇景生貴子,被是大材?!倍哦妓緸槿酥斏鳎瑹o意弘揚,故為孩子取名慎愧,字“心五”,其意是五心俱愧。 杜心五自幼聰明過人,喜讀詩書,在蒙師閻秀才的教誨下,學業(yè)極好,讀書之余,愛隨大人練武,并在練功房中貼出“練成武藝,誓殺洋人”八個大字。 杜心五在任第二農事試驗會辦理時,曾去過一次河南嵩山少林寺,與靜空長老切磋武藝,并收萬籟聲為徒。萬后來成為武術名家。1913…
849 2025-05-16
城市攻略
悠久的歷史,勤勞的人民,孕育出張家界絢麗多彩的文化。從4000多年前舜“竄三苗于三危,放驤兜于崇山”以后,以苗蠻集團為主的三苗國被瓦解,一部分被驅趕往西北(三危),另一部分則被驅趕往以崇山為核心的山區(qū)。這樣張家界和湘西山區(qū)就成了三苗后裔的主要聚居地,也成為苗族向貴州、云南及東南亞地區(qū)遷徙的主要根據(jù)地?!绑J兜”文化在此流傳下來,直到隋朝還在“建驤兜廟于崇山”。如今,在張家界永定區(qū)境內,驤兜石屋、驤兜系馬柱、驤兜屋場、驤兜墓、驤兜廟等遺址仍存。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苗蠻集團一部分繼續(xù)向西南遷徙,一部分留下來,在本地與土家族、白族及后遷進來的漢族人民共同相處。因此這里頗具多樣性和融合性。所謂多樣性…
348 2025-05-16
城市攻略
? 張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07公里。它的地理坐標是:北緯28°52′至29Q48′,東經(jīng)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3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 張家界市區(qū)的地層,主要為石灰?guī)r層,這為我們建筑業(yè)用石料、石灰,生產水泥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原材料。我市地下喀斯特溶洞景觀形成,石灰?guī)r層是先決的條件。因為石灰?guī)r中主要成份為鈣,鈣容易溶解于水,當這種水在地下深處有一定壓力時,溶解更甚。石灰?guī)r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jīng)過幾十萬年、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
474 2025-05-16
城市攻略
?張家界地貌定義 張家界地貌是砂巖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是“在中國華南板塊大地構造背景和亞熱帶濕潤區(qū)內,由產狀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統(tǒng)石英砂巖為成景母巖,以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營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墻、天生橋、方山、平臺等造型地貌為代表的地貌景觀”。張家界地貌的形成 張家界在區(qū)域構造體系中,處于新華夏第三隆起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內,大致經(jīng)歷了武陵——雪峰、印支、燕山、喜山及新構成了本區(qū)域的基本構造地貌格架,而喜山及新構造運動是形成張家界奇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景觀的最基本的內在因素。面外力地質活動作用的流水侵蝕和重力崩塌及其生物的生化作用和物理風化作用,…
460 2025-05-16
城市攻略
張家界市(Zhāng Jiā Jiè Shì)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偯娣e9518平方千米??側丝?67.102萬人(2010年),以土家族、白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全市轄2個市轄區(qū)、2個縣。市人民政府駐永定區(qū)。張家界為中國湖南省的省轄地級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脈腹地。為中國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1982年9月,張家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8年8月,武陵源被列入國家第二批40處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內;1992年,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qū)、天子山風景區(qū)三大景區(qū)構成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q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505 2025-05-16
城市攻略
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湖南省大庸市從1994年4月4日起,正式更名為張家界市(地級市)?! 埣医缡?,是一座新型的城市,張家界,又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它即古老又年輕,說它古老,是因為它的前身—大庸市,早在新時器石代,其境內澧水兩岸就人類活動了。上古時期典章文獻《尚書·舜典》中便有“舜放歡兜于崇山”的記載。又據(jù)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農歷乙丑年)楊顯德纂修的《永定衛(wèi)志》與清道光三年(公元11652年,農歷癸末年)修刊的《永定縣志》以及《慈利縣志》和《桑植縣志》等史書記載,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劃全國為三十六郡,當時的大庸與慈利便屬于黔中郡,它是湖南境內第一個行政區(qū),比省會…
880 2025-05-16
風土人情
土家族很注重節(jié)日活動,全年幾乎每月都有特定的節(jié)日,并伴隨許多饒有風趣的民俗活動。 (1)趕年:土家有過趕年的習俗,即比漢族提前一天,月小臘月二十八,月大臘月二十九,吃團年飯,到臘月三十同樣除夕守歲,因此有土家過兩個年的說法。 (2)二月初二:土地菩薩生日,這天以酒和粑粑敬土地神,家家戶戶住屋的當頭,都有一座土地廟,也叫當坊土地,有“不怕客人來得遠,也服當坊土地管”的說法。這一天,人們對天氣晴雨十分關注,農諺有云:“土地公公曬出汗,一碗蕎子打一石;土地公公打了傘,一斗蕎子打一碗”。 (3)清明節(jié):上墳掛青,節(jié)日這天,一般的家庭,都要吃豬腦殼肉,有“清明酒醉,豬腦殼有味”的說法。 (4)牛王節(jié):四…
325 2025-05-16
風土人情
土家族的飲食 生活在大湘西的張家界土家族人民,擁有悠久的土家歷史和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可謂湖南湘西的一大特點。 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jié),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jù)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谷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土家族日常飲食習慣 土家族地區(qū)山多田少,食糧以稻谷、玉米為主,雜以小米、紅苕和洋芋。土家人的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谷飯最為常見,有時也吃豆飯,粑粑和團馓也是土家族季節(jié)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qū)一直被當成主食,現(xiàn)仍是一些…
702 2025-05-16